close


《拾穗》是米勒十年觀察與研究的成果。呈現三個農村婦女,在收割之後的麥田裡撿拾遺落的麥穗。較年輕的兩位彎著腰朝向麥稈七零八落的灰土地,雙眼緊盯地面,忙著撿拾落穗並隨手扔進兜在腰際的圍裙裡。背景可見遠方的田裡仍在繼續收割,成綑成堆的麥綑、麥垛,一輛大板車和成群的農場工人構成一幅明亮歡愉的熱鬧景象,與三個拾穗女的淒涼形成強烈的對比。在畫面右側,騎馬的管理員正在監督收成的進度。更遠處可以看到村莊的屋宇。三個婦女分別裹著藍、紅、黃三種美麗原色的頭巾,相貌特徵幾乎全被遮蓋了。她們是沒有面孔的無名氏,她們只是拾穗者。



晚禱~為了祈禱,他們放下工具暫停工作,以表達農民眼見辛勤耕耘換來微薄收穫的心酸。然而目睹這幅畫的人都能感受到它強烈的宗教氣氛,農業社會背景反倒在其次,所以米勒才決定在背景加畫一個教堂鐘樓,並正式命名為《晚禱》。這幅畫的出發點是其童年記憶。每天傍晚教堂會敲晚禱鐘,米勒在1865年解釋道:「我在畫《晚禱》的時候,想到小時候我們一家在田裡耕作,祖母每次聽到晚禱的鐘聲,一定會叫我們停下工作,脫下帽子,虔誠地為亡魂誦唸晚禱經文。」最令他得意的莫過於好友宋思爾(Sensier)看到這幅畫的第一個反應,宋思爾脫口而出說:「天啊,這的的確確就是晚禱!我聽得到教堂的鐘聲!」



《春天》是一幅純粹的風景畫,在楓丹白露森林的裡。森林看來好似一堵綠色的牆,嫩綠的春芽及修長平行的樹幹帶來輕盈的感覺。對大自然觀察入微的米勒描繪出春季雷雨的烏雲、雨後的彩虹、飽含濕氣的泥土、零星散布的春季花卉、開花的果樹等。繽紛的色彩才是創作的主軸,五顏六色相互呼應,相得益彰。



紡紗女,奧弗涅的牧羊女~紡紗女坐在草地旁的斜坡上,一邊看顧吃草的山羊一邊用紡錘抽羊毛紗。她穿著米灰色粗布袍,肩上披著一條羊毛圍巾,腳上穿著木鞋,頭上戴著無邊草帽。榛木紡紗桿上插著以布條固定的羊毛束,牧羊女以左手所持的紡錘來絡紗。紡紗女的面孔似乎籠罩在光環之中,眼窩凹陷,雙唇微啟,背光的身影後方是浮著朵朵白雲的明亮天空,襯托出人物超越時空的永恆感,猶如孤寂、隱遁的象徵,若隱若現的羊群,更加深了虛無飄渺的感覺。



牧羊女與羊群~這是米勒第一件「叫好又叫座」的作品。全畫洋溢著寧靜安祥的和諧之美。年輕的牧羊女站在羊群的前方,戴著紅帽,披著羊毛短斗篷,低著頭正在打毛線。她獨自一人領著羊群,站在蕭瑟、陰暗、單調、平坦的曠野中,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直延伸到遠處天地相會的地平線。這幅風景畫的準確及其淡淡愁緒令人擊節嘆賞。



米勒所畫的《晚禱》和《拾穗》早已成為西方藝術的兩大代表作,在奧塞美術館典藏的米勒作品之中,《晚禱》和《拾穗》這兩幅傑作當然是最耀眼的兩顆明珠。他對那些在收割之後撿拾落穗或枯柴的窮人之日常勞動特別有感觸,他研究農村世界的一舉一動並創造了一系列的人物:《簸穀的人》、《小牧羊女》、《送牛奶的女工》皆是此畫種的典型人物。米勒是「探尋生命的表達方式最深入的藝術家之一,筆下不論人或物均訴說著千言萬語。」


 


Wen’s talk


8/2頂著炎熱的大太陽,我和Grace起了個大早出發歷史博物館,還好沒有排多久即可入場,進去的感想就是~擠擠擠,真的好擠,多多多,人有夠多~我對人多的地方總是沒輒,看一副畫要等好久,並要閃過重重人群,不過我還是看到了拾穗吔!不用飛到法國去吔,哈哈!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 的頭像
    WEN

    WEN的部落格

    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